扫描关注 安博APP官网下载地址
暑假期间,家长忙于工作,不少儿童独自在家,更有一些家长将孩子送到乡下由爷爷奶奶照看。经社工走访后发现,大多数儿童缺少对身边的安全风险隐患的关注,为提升儿童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明湖社会事务办的支持下,明湖民政服务站开展了为期五节的儿童安全教育小组。
假期安全教育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帮助儿童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从而让儿童在假期期间能更安全地享受假期。
因此,社工策划开展暑期安全教育小组,让辖区内儿童学习防拐防骗、食品安全、防范自然灾害、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防溺水等生活安全小知识,提高儿童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对安全危机防范能力,学习自救他救方法,做好暑期安全教育宣传工作,让儿童度过一个快乐、安全的假期。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 他指出人的更普遍、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观察学习,强调了人的认知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认为行为、个人的认知和环境三者之间构成了动态的交叉互动关系,重视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感。通过开展儿童安全教育小组,正面的榜样示范和反面的案例警示都能对儿童产生重要影响。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社交的需求,通过小组的形式把儿童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相互认识增加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满足他们社交的需求。
所谓增权,是指个人、组织或社会从内部挖掘潜能,或从外界获得力量的过程。增权既能提高个人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又改善社会的资源状况,使之趋于公平。本小组则致力于为儿童增权,让儿童想到自己的权利和力量,并增强其自我保护的能力。通过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小组活动和教育课程,提升辖区儿童对身边安全风险隐患的认知与关注,增强他们的安全知识储备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安全地成长。
通过此次小组,为孩子们搭建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儿童之间关于安全问题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儿童对各类安全风险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小孩子们主动识灾、防灾、避灾的意识和能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2.引导组员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增强组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组员的自我保护和自救的能力。
3.通过对安全教育的学习,列举一系列贴近生活的安全知识问题进行提问,帮助孩子们巩固安全知识,激发他们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通过讲解防溺水安全常识,使组员深刻认识到溺水的严重危害,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4.设计石膏娃娃涂色环节,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娱乐相结合的轻松氛围,加深对此次安全教育活动的认识,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
2.通过讲解常见的诱拐诱骗手段,使孩子们对身边的潜在危险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1.社工带领组员进行游戏热身,促进组员进一步交流,增进组员之间的熟悉度,提升小组凝聚力;
3.社工设计遭遇拐卖后的自救方法等问题采用有奖互动答题的方式让孩子热情参加,让孩子们更好的掌握防拐知识。
2.通过讲述食品安全知识,以生动的事例让孩子们了解食品安全对健康的重要性;
3.通过知识竞答的方式让孩子掌握日常生活中辨别伪劣食品的小技巧,充分认识不健康食品的危害。
1.社工带领组员进行游戏热身,促进组员进一步交流,增进组员之间的熟悉度,提升小组凝聚力;
3.社工设计生活中怎么样分辨伪劣食品小知识,采用有奖互动答题的方式让孩子热情参加,让孩子们更好的掌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2.通过讲解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常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特点、发生前兆和应急避险等知识。使孩子们掌握自然灾害防治知识,学会科学避灾;
3.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精准掌握自然灾害防范知识。
2.社工讲解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常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特点、发生前兆和应急避险等知识;
3.社工设计自然灾害小知识,以有奖问答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精准掌握自然灾害防范知识。
1.综合回顾并讲解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安全等多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们了解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1.综合回顾前几节内容,讲解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安全等多方面的知识;
社工观察评估组员通过观察小组活动社工和组员在整个小组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和表现,组员分享自己对每节小组内容的想法,了解组员的安全意识和是否有所提高,以及翻阅小组工作规划、小组过程记录、总结记录、书面评估表等做出小组工作评估总结报告如下:
通过小组成员对满意度评估表的填写,综合数据,组员对小组活动的满意度为100%。
满意度评估根据结果得出:参与者对本次活动的安排及内容比较满意,同辈群体之间互动性增加,基本达成活动预期目标。
通过开展儿童安全教育小组,为孩子们搭建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组员之间关于安全问题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儿童对各类安全风险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小孩子们主动识灾、防灾、避灾的意识和能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1.通过讲解防溺水安全知识,增强了儿童防溺水安全意识,提高儿童自救能力,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安全成长、健康发展。
2.通过观看防拐防骗安全视频,讲解防拐骗小知识,增强了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组员的防拐防骗的能力。
4.向组员们普及自然灾害防范知识,组员们主动识灾、防灾、避灾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5.通过列举一系列贴近生活的安全知识问题进行提问,帮助孩子们巩固安全知识,激发了他们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本次“儿童平安,护航成长”暑期儿童安全教育小组活动开展得十分顺利。通过种种形式的活动成功地向儿童传授了防拐防骗、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知识。
儿童们在问答环节和小组讨论中能够准确地说出关键的安全要点,表明知识传授目标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得到了实现。来参加活动的组员积极性很高,表示以后有类似的活动一定积极参加。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些儿童年龄较小组员个体差异关注不足,内容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且实践环节不足等。
总之,儿童安全教育小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通过对安全教育小组的深入总结与反思,社工应当持续不断地改进自身的工作方法,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为儿童的安全成长构筑坚实的堡垒,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支持和保障,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绽放属于自身个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