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科技获4家机构调研:公司已基本完成万吨级稀土永磁制品产业布局拥有钕铁硼毛坯年产能7500吨正全力推进安泰北方3000吨项目建设部分工艺设备正在安装调试(附调研问答)

时间: 2025-02-13 15:19:20 |   作者: 媒体报道

  安泰科技000969)1月10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4年1月10日接受4家机构调查与研究,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证券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答:“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制品”是公司的核心主业之一,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磁材业务依托稳定的稀土原料资源保障体系和京、鲁、蒙三地磁材生产协同优势,规模逐步扩大,营业收入不断再创新高。目前,安泰北方先期启动的2000吨技术改造项目已经投产,公司已基本完成万吨级稀土永磁制品产业布局,拥有钕铁硼毛坯年产能7500吨,正全力推进安泰北方3000吨项目建设,部分工艺设备正在安装调试。随着安泰北方项目的建设达产,生产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将逐步提升。 公司在稳步提升磁材产能的同时,也在积极调整下游产品结构。目前公司产品在新能源汽车、高端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节能电机及工业机器人等应用领域占据着重要席位,主要服务于汽车车载磁体、消费品电子和工业电机等三大市场领域。公司汽车车载磁体的产品有新能源汽车永磁同步驱动电机、车载微电机和EPS的核心部件材料,目前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高端钕铁硼磁体产能已超过20%,随公司稀土永磁万吨级平台的建设,新能源汽车领域用高端钕铁硼磁体占比将逐步提升;公司消费品电子领域的基本的产品包括高端钕铁硼微电机、手机震动马达及摄像头VCM等,公司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产能已超过30%,公司持续坚持技术创新,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高端消费电子产品;公司工业电机领域的产品为伺服电机,公司在工业电机领域应用的产品占比已达到30%。未来,公司将与下游市场紧密相连,不断拓展丰富产品的应用场景,重点开发先进制造用工业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轨道交通与智能机器人等新兴应用产品市场。

  答:“难熔钨钼材料及制品”是公司聚焦的两大核心主业之一,2023年前三季度,难熔钨钼产业坚持聚焦深耕,整体经营稳定,重点市场开拓顺利,在高端医疗、核电等领域规模不断扩大。 作为是国内钨钼精深加工领域龙头企业和领导者,公司积极开发CT球管、电子封装、离子注入等新产品,同时不断优化结构,扩大在高端医疗、半导体、核电等行业的细分市场份额。在高端医疗装备CT影像领域,公司主要生产CT、DR球管零部件,2023年荣获西门子全球唯一“杰出供应商”奖项;在放疗设备方面,公司产品有钨合金屏蔽、准直器、多叶光栅等,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制造高精密多叶光栅系统的厂家,与多家国际行业制造商有深入合作;在泛半导体领域,公司产品有蓝宝石长晶用钨钼材料、MOCVD加热器、离子注入机用钨钼材料等,产品器件和设备保持外延式拓展。未来,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下游市场应用领域政策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强,航空航天、新能源、核电、核医疗、半导体等下业市场需求明显,为公司难熔钨钼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机遇。

  答:可控核聚变技术是全球实现未来可持续清洁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公司不断探索创新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前沿技术,并始终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公司控股子公司安泰中科聚焦深耕可控核聚变领域,研发生产的偏滤器全钨复合部件、第一壁组件等产品成功应用于我国“人造太阳”EAST大科学工程装置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其中钨偏滤器被认为是在核聚变领域最难生产和制造的部件之一,为中国可控核聚变实现全球领跑做出了重要贡献。

  答:安泰非晶产业是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国内研究开发非晶、纳米晶合金及其制品并实施产业化最早、实力最强的单位。公司非晶、纳米晶产业包括非晶带材和纳米晶两大类,非晶带材主要应用于节能配电变压器,纳米晶产品有纳米晶带材、铁芯和器件三类,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光伏、电动汽车、轨道交通和健康医疗等领域。2023年前三季度,安泰非晶业务整合效应持续显现,同时下游应用领域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等业务领域持续发力,公司收入不断突破,经营业绩未来可期。 公司后续将继续坚持从材料向纵深下游发展,发挥纳米晶产品和非晶产品线机组互补的优势,坚持带材-铁芯-器件的发展的策略,拓展非晶纳米晶带材与制品的创新链和产业链。针对“双碳”背景下的新型非晶节能变压器市场,公司将继续开展低成本纳米晶宽带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开发和智能制造技术升级。始终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无线充电和高频工业电源等应用领域,开发纳米晶合金极薄带,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