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比亚迪成于宁德时代锂电池结构件龙头科达利:你笑它做大靠圈钱它笑你不懂套现10亿的快乐

时间: 2024-05-20 17:31:14 |   作者: 行业动态

  锂电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精密结构件等部分所组成,其中前四个板块一直以来备受市场关注,也不乏各种能叫得上名的龙头。

  在动力锂电池成本构成中,除了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材料,电池壳体成本占比16%,仅次于正极材料,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今天风云君要说的这家上市公司科达利(002850.SZ),就是这一业务的代表。

  科达利的主营业务为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大多数都用在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储能电池,具体为壳体和顶盖。

  锂电池有方形、圆柱、软包三种,方形电池是目前绝对的主流。根据高工锂电统计,2021年,国内方形电池装机占比达86%。

  科达利的锂电池结构件也符合市场主流产品,以方形电池为主。在技术上,科达利实现了产品安全防爆、防渗漏、超长拉伸、安全断电保护以及材料抵抗腐蚀能力、安全性、高强度、高容量以及轻量化等关键技术创新。

  2022年,科达利锂电池结构件实现营业收入83.27亿元,占据营业收入的96%,下游也主要面向方形电池,是绝对的收入主力。

  目前,从事锂电池结构件业务的公司,还有震裕科技(300953.SZ)、金杨股份(301210.SZ)、中瑞电子(IPO注册阶段)。

  从各自电池结构件收入规模来看,科达利遥遥领先,是第二名震裕科技的2倍还多。

  据浙商证券研究院测算,2022年,科达利电池结构件的全球市占率31%,份额领先。

  新能源汽车往往使用上百个电芯串并联以保证大功率电能供应,需要搭载结构件以保证锂电池的安全性、密闭性、能源使用效率,其价值量是以往便携式锂电池的几十倍至百倍。

  其中,外壳的最大的作用是对内部结构固定和密封,结构相对简单; 盖板的最大的作用是能量传输、防爆泄压,包括盖板、正负极柱、防爆装置、注液孔等,结构相对复杂。

  通过自主研发,科达利目前具备锂电池安全防爆技术、高低温状态下结构件密封技术、高强度摩擦焊接技术、动力电池铝壳深度拉伸技术等核心技术。据科达利计算,每GWh锂电池产能约对应0.3亿元结构件需求。

  根据EV Volumes统计数据,2016-2022年期间,全球新能源汽车(包含混动和纯电)销量从79.1万辆增长至1,052.2万辆,慢慢的变成了未来的大势所趋。

  目前,主要国家的政策法规都已经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全球车企也在加码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预计行业未来将继续快速增长。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导国家,国内锂电池市场规模也在快速扩大。根据高工锂电统计,2016至2022年,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从31GWh增长到480GWh,增长超10倍。

  如果考虑到储能、电子科技类产品等其他因素在内,2022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达655GWh,预计2025年将达1 ,747GWh。

  根据GGII统计预测,我国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781亿元,其中方形、圆柱形电池结构件规模分别为621亿元、160亿元。

  往前追溯,科达利成立于1996年,后于2017年上市,实控人为励建炬、励建立兄弟俩。

  科达利开始于1999年与比亚迪在便携式锂电池结构件业务上的合作,后来拓展至汽车结构件,并成为两大收入主力。

  借助在便携式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中掌握的高安全性、高精密度生产的基本工艺,以及在汽车结构件业务中获得的大型结构件生产设备和开发条件,科达利切入动力锂电池领域,并在2008年开始向比亚迪供应动力锂电池结构件产品。

  2010年,科达利相继又发展了CATL、亿纬锂能、LG、三星、中航锂电等客户,业务进入加速阶段。

  但直到2014年,科达利都还是依赖比亚迪这位大客户。2011-2014年期间,比亚迪作为第一大客户,每年都贡献六成左右的收入,稳居锂电池结构件、汽车结构件两大业务板块首位。

  这一年,宁德时代锂电池业务放量增长,也随之增加了对科达利锂电池结构件的采购量,并在2016年超越比亚迪成为第一大客户。

  自此之后,比亚迪对于科达利的重要性逐渐降低,直至2020年消失在前五大客户,取而代之的是宁德时代。

  随着与比亚迪汽车结构件业务合作结束,科达利的业务和收入重点,也逐渐从汽车结构件转向锂电池结构件,并伴随宁德时代这位巨头的崛起得以快速壮大。

  比起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新材料行业,锂电池结构件本质上属于传统行业。科达利也在招股说明书将所属行业定性为金属制作的产品业,新技术上的含金量自然不敌其他锂电池材料,也因此市场中不乏对科达利的质疑和诟病。

  但在风云君看来,科达利能够在这样一个行业里如鱼得水并长期独占鳌头,比起研发技术,更多的是受益于管理层的经营方式。

  汽车整车厂及零部件厂在选择供应商时,一般要经过3-5年的技术和产品磨合,通常不会轻易调整稳定合作的供应商,也就是通俗说的“客户黏性大”。

  包括供应商在行业的历史表现、与行业内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合作情况等,都是重要的考量指标,也就是通俗说的“大客户示范效应”。

  借助早期与比亚迪的合作,科达利得以在2007年就探索进入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结构件领域,积累产品和技术经验,获得行业技术先发和一马当先的优势,进而得到松下、三星、LG、索尼等跨过企业的认证。

  此时又恰逢宁德时代、中航锂电、亿纬锂能等新势力的崛起,科达利依靠前期积累的品牌效应,迅速进入他们的供应商名单。

  为了进一步绑定大客户,科达利选择在客户周边就近配套生产基地。例如为大连松下配套大连基地,为宁德时代配套江苏、惠州、福建基地,为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配套江苏基地。

  在合作过程中,科达利通过交互式研发模式全程对接,深入客户的研发和设计,最短3天就能完成新产品开发。

  这些经营策略也收到了正向反馈,到2021年,科达利与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客户的合作也形成规模,来自宁德时代的收入也在增长,但对宁德时代的依赖降低。

  在连续两年翻倍式增长后,2022年,科达利的营业收入增至86.54亿元,归母净利润增至9.01亿元。

  2023年前三季度,科达利实现盈利收入77.68亿元,归母净利润7.95亿元,继续大幅度增长了30.12%、33.95%。

  目前,科达利在华东、华南、华中等锂电池重点区域均布局了相应产能,在国内有13个生产基地,海外有3个生产基地。

  跟随下游客户的扩产计划,科达利不断扩产,建设配套产能。当然,为了保持目前的规模优势,科达利也只能这么做。

  近年来,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欣旺达、亿纬锂能等主要锂电池制造商在江西、湖北、江苏、广东等地均有相应的产能扩张计划。

  其中,惠州项目(一期)、惠州项目(三期)主要配套宁德时代并供应别的客户在广东省内的产能布局,惠州项目(二期),配套境外客户; 江门项目主要配套中创新航及别的客户在广东省内的产能布局; 江苏项目(三期)项目配套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LG在江苏地区的产能扩张。

  这些项目计划投资91亿,目前已投入资金41亿,未来仍有高达50亿元的持续投入。

  目前,科达利已建成产能产值91亿元,预计国内在建项目未来将新增产能146亿元,是现有产能的1.6倍。

  为保障产能消化,科达利的扩产计划大都对应下游客户明确的扩产项目,同时也参考了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以江西项目为例,分别对应欣旺达、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客户的扩产项目,对应需求45亿元,规划产能为16.23亿元。

  与这个产业链上的许多公司一样,科达利目前的资金和赚钱实力,也完全跟不上产能的快速扩张。

  自2017年以来,科达利的自由现金流一直为流出状态,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的6年零9个月时间里,合计砸进去60亿。

  从上文也能够正常的看到,科达利扩产的资金需求,主要是依靠融资。上市以来,科达利有过4次融资,募资金额共计77亿元。

  当前的状态下,科达利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现金分红,上市以来合计派现金额仅3.6亿。

  不过这并不影响励老板兄弟俩致富,自上市解禁至今三年多时间里,合计减持套现9.7亿。

  科达利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除了技术创新和经营策略,科达利成长至今更是恰逢时运,即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崛起。

  风云君对文友圈早前的一条帖子记忆尤深,比亚迪在陕西一个县城建厂,带动当地两万人就业,盘活当地经济,进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试想,在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浪潮中,又有多少像科达利这样的公司,带动了多少当地就业,盘活了多少地方经济?

  当然,还是希望励老板兄弟俩吃到满嘴肥油的时候,别忘了那些中小股东还坐在一旁吃糠咽菜,其中不乏长期陪伴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