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锂电池隔膜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分析

时间: 2025-01-21 11:06:44 |   作者: 行业动态

  市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根据EVTank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隔膜出货量突破210亿平方米,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出货量达到176.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2.8%。其中,湿法隔膜出货量129.4亿平方米,干法隔膜出货量47.5亿平方米。GGII预测,2024年中国锂电池隔膜的出货量将超过220亿平方米,四大主要材料的出货量都将实现超过20%的同比增长。

  锂电池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电池里面的正负极之间。其基本功能是隔离正负极,防止在电离反应过程中正负极非间接接触造成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通过形成充放电回路。这种薄膜需要具备良好的电解液离子透过性、物理耐久性、均匀的孔径和孔隙率、电解液浸润性、吸液保湿能力及化学稳定性等基本性能。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

  新能源汽车是锂电池最大的消费终端。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全球多个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等措施,积极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根据EVTank数据,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渗透率达到31.6%,占据全球近70%的市场份额。

  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30万辆,2030年将达到4700万辆。

  储能领域是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的另一个方向,应用场景包括储能电站、风场调频、太阳能发电存储、通信基站等。

  2023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225GWh,同比增长50%,其中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206GWh,同比增长58%,占全球总出货量的91.6%。

  规模化生产、技术进步和工艺优化提高了锂电池隔膜的性能和生产效率,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不断下降。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锂电池隔膜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分析报告》显示:

  锂电池隔膜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这些企业通常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丰富的生产经验和优质的客户资源,能够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根据制造业排名数据库,2023年中国TOP5的锂电隔膜企业依次为上海恩捷、星源材质、中材科技、金力股份、中兴新材,产量依次为56.4亿平方米、26.1亿平方米、17.4亿平方米、14.7亿平方米、13.7亿平方米。

  中国锂电池隔膜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逐步实现了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预计将进一步提高,为锂电池隔膜行业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预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持续增长,电动化渗透率有望超过37%。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智能电网的建设,储能系统对锂电池隔膜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

  在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对锂电池隔膜的性能要求也会更高,进而推动其需求增长。

  “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是未来锂电池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涂覆配方及工艺将是打造差异化和定制化隔膜产品的核心要素。

  固态电池技术的逐步突破对电池隔膜行业在技术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电解质涂覆技术储备的隔膜企业将更具备竞争优势。

  引入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检测系统等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将更加注重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生产工艺等手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贸易的便利化,中国锂电池隔膜企业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企业将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锂电池隔膜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以及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推动,锂电池隔膜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企业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9年锂电池隔膜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变化分析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